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文章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绿建知识 > 文章论文

绿色建筑是推行城市低碳化的途径

时间:2014-06-24 12:03:45   作者:绿建之窗   来源:绿建之窗   阅读:1114  
内容摘要: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自从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蓝皮书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又陆续衍生出了“低碳建筑”、“低碳城市”等新概念。丹麦、美国等国家也都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
    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自从英国在2003年发表的蓝皮书中首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又陆续衍生出了“低碳建筑”、“低碳城市”等新概念。丹麦、美国等国家也都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口号。以下分别简要介绍有关国家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低碳化的举措。

绿色建筑:推行城市低碳化的途径

    据统计,建1平方米的房子,将向大气中排放574千克二氧化碳,建筑成为温室效应的第一帮手。英国建筑和家庭的能耗占能源使用总量的30%。推行节能住宅,是欧美国家当前推行城市低碳化的一大热点。

    为降低新建筑物能耗,2007年4月英国政府颁布了“可持续住宅标准”,对住宅建设和设计提出了可持续的节能环保墓娣丁T诰咛宀僮鞑忝妫政府宣布对所有房屋节能程度进行“绿色评级分”,从最优到最差设A级至G级7个级别,并颁发相应的节能等级证书。被评为F级或G级住房的购买者,可由政府设立的“绿色住家服务中心”帮助采取改进能源效率措施,这类服务或免费或有优惠。

    美国环保局也对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材料授予“能源之星”标志。美国采购法规定政府必须采购“能源之星”认证产品。“能源之星”间接地成为政府强制性行为,是国外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技术壁垒。

    /国的《能源节约法》规定,消费者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商必须出示一份“能耗证明”,告诉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新法规还鼓励企业和个人对老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实行强制报废措施。

绿色交通:英国生态村的成功典范

    温室气体的另一大来源来自交通。在英国,交通对能源的消耗占到整体能源消耗量的30%,但在这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却出现了世界第一个生态环保村——“贝丁顿生态村”(BedZED)。

    为降低交通的碳排放量,生态村实行了一项“绿色交通计划”,旨在提倡步行、骑车和使用公共交通,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这使得该村私家车行驶里程数比当地平均水平低了50%。该计划的内容主要有:首先,减少居民出行需要。联合开发住宅和办公空间,使居民可以从家中徒步前往工作场所,从而减少社区内的交通流量。其次,推行公共交通。生态村附近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从生态村步行到公交车站或火车站均不超过10分钟。最后,提倡合用或租赁汽车。生态村成立了伦敦第一家汽车俱乐部,鼓励居民租车外出,并提倡居民合乘一辆私家车上班。

绿色照明:竞赛方式推进减排进程

    要实现“低碳城市”,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使用“绿色城市照明”。德国在这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2008年,德国环保局提出新绿色照明竞赛计划。德国各联邦州大小城市均可以参i,提出针对节能环保的城市灯光改造计划案,最终由德国环保局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并出资助其实现。

    这个最佳方案还将由德国环保局向全国推广实施,最终实现全德国范围内老旧城市照明系统的逐步绿色更新,大幅度减轻城市照明对气i环境的破坏,为实现“低碳城市”迈出一大步。

    事实上,以竞赛方式推动城市照明的绿色进程,并不是德国环保局的独创。早在2003年,飞利浦公司就面向全球建立了名为“城市、居民、灯光”(City,People,Light,简称CPL)的国际i项,意在利用先进的LED绿色光源点亮城市。截至2008年,受益于该奖项的城市已遍布全球,其中包括首尔、海因斯贝格、维也纳等城市。

绿色能源:丹麦太阳风社区的尝试

    减少二氧化碳排i的根本,还在于增加绿色能源的利用。当世界各国政府正在倾力应对油源不足与地球暖化的危机时,一股兴建“生态城”潮流已经兴起,丹麦的低碳社区就是最早建设的生态社区之一。

    丹麦的Beder太阳风社区是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竣工于1980年,共有30户。该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共住宅的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公共住宅是指为节约资源而建立的共用健身房、办公区、车间、洗衣房和咖啡厅等设施。该社区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作柚饕能源。社区内约有600平米的太阳板,这些太阳板主要设置在公共用屋和住宅上。公共用屋的地下有两个容量为75立方的聚热箱,被加热的液体通过地下管道进入取热箱,然后热量再以热水和辐射热的形式通过地下管道进入居民住宅。

    太阳能满足了该社区30%的能量需求。居民还在离社区2公里左右的山坡上设置了22米高的风塔以获取风能。风能占该社区能量总消耗的10%左右。

标签:二氧化碳  城市建设  低碳经济  建筑物  蓝皮书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绿建之窗网站已运行: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284号  京ICP备14061276号-3 51LA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