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德绳:低碳、绿色是建筑业年轮的亮丽一环
时间:2014-05-03 21:08:3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网络媒体 阅读:937内容摘要:吴德绳先生从最初的技术员、工程师到总工、再到设计院院长、顾问总工程师,他在建筑和暖通行业的从业史已接近五十年,快要达到他的大学校长所号召的“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指标了。在这个过程中,从最初建筑的辅助行业——暖通,扩展到领导建筑的“龙头”——建筑师,蹲芸晌浇建筑设计行业的大...吴德绳先生从最初的技术员、工程师到总工、再到设计院院长、顾问总工程师,他在建筑和暖通行业的从业史已接近五十年,快要达到他的大学校长所号召的“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的指标了。在这个过程中,从最初建筑的辅助行业——暖通,扩展到领导建筑ⅰ傲头”——建筑师,吴总可谓将建筑设计行业的大部分流程都一一看遍。
中国制冷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吴德绳
吴总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建设设计院注册的001号设计院——与新中国同龄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院长近十年。当年曾有在路上同车的外国友人让吴总介绍哪些建筑是你们院设计的,吴总说简单点,只告诉你哪些不是我们设计的吧。
也正是因为这段在设计院从“辅助”到“主帷钡奶厥獯右道程,不但让吴总对建筑行业有着与众不同的感悟,也揭示出“他是建筑界的一位哲人”的评价的缘由。关于我国建筑行业五十年来的变迁发展,今后低碳、绿色、节能建筑的推广和设计,近日和《热泵资讯》记者交流了他的观察和思考。
建筑年轮存留时代发展的轨迹
“我感觉从建筑史的年轮痕迹中,可以看出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历史特点,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会出现很多辉煌的建筑与其适应,有些我们管它叫标志性建筑。”谈及建筑史,吴总打&了话匣子。吴总表示看待一栋建筑、一类建筑不能单单看他现在的形状、形式,要联系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也一定贯穿了民族的文化特点。每一种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建筑业的历史是非常深远、长久的,可以说人脱离洞穴生活的时候也就有了“建筑业”。&千年前已有辉煌的作品,比如希腊神庙;七八百年前辉煌的遗存,比如紫禁城等也都是我们熟知的。
“科技进步会体现在建筑的年轮上。比如我们发明了钢筋混凝土,我们所造的建筑一下跨度变大了,尺寸变得不得了了,形状变得雄伟和离奇了,那是过去我们使用石材、木材做建筑所无法比拟的。所以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历史的遗存,希腊神庙、卢浮宫、太和殿之类的建筑根本看不到现代大跨度的空间,这就是因为技术在进步。”但是现在我们处在了一个更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环保、低碳、绿色理念的形成过程,包括了媲虮渑这样的科学预见性问题的认识使得建筑业有了绿色环保这样的需求和进步。我们现在就正处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里,会显示出从雄伟的建筑到绿色建筑的发展。
我们每一位业内的执业者是非常幸运的,大有作为的,前途召唤着我们。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其中带有道德层面的主旨。提及当下如火如荼进行的“低碳、绿色”,吴总更是认为建筑行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道德层面的理念体现在了对子孙后代乃至对全地球上,应影响到一个时代。但近代、近年所做的建筑还脱离不了利益驱使,道德层面的提倡在利益面前檀嗳醯摹U庋道德体现就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慢慢的形成一个建筑史年轮上的宽宽一环,现在还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我们还要在这上面努力。现在可以看到一方面呼喊着低碳,呼喊着绿色,一方面筹建着600多米高的标志性建筑和超豪华大型建筑。难道这样的矛盾不是真实的吗?这种矛盾说明了近代建筑业既受到了利益的干扰,也在道德层面发展中增强感悟,所以我确信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更上升了,我们能形成真正的科学发展。利益的问题说到深层次,甚至还涉及国家、政治。在国家利益和政治、经济的综合博弈中,道德其实很脆弱、很幼嫰,需要慢慢的努力才能培养发芷鹄础R虼宋胰衔,在建筑史的年轮上,相信它会体现,在建筑史的进程上还要一段时期,但是光辉必然是有的。因为一定是朝这个方向走。我们是业内工作者,常常是在一种理念的支持下,一种历史范畴中的局限来面对这些问题,又必须落实在近期的手边的一个个操作上。
吴总说设计一个建筑没有远见是不行的,看方向是要有学术高度、政治高度、政策高度的掌控,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从这个高度来决策。行业处在大发展阶段,又是新的观念出现的时候,中国是近年全球建设量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我们当然应该更s的把新的理念体现进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学习了很多国外的建筑范例,在国内其实是淡化了建筑的地域性特点,这个淡化恰恰是要在提倡绿色环保低碳建筑中更正的。地域特点才能更多体现绿色、环保,因为材料、气候、能源特点、人文因素,绝对是因地制宜的。现在是经济腾飞的起s阶段,这个阶段过分引入吸收,大量地照搬了很多国外的“昨天”,这种做法典型的削弱了应该尊重地域特点的原则,所以现在是国内外没区别、各城市没区别,这必属建筑史年轮上的缺憾、疏松的一环。
恰当的技术恰当地用在恰当的建筑的恰当部位,再恰当的把它们综合化
吴总分析设备、电气等辅助专业的设计本质时说到,建筑师、结构师和暖通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经济师的关系是有待讨论的。吴总是暖通空调专业出身,执业经历给了吴总一个了不起的被幔≡来吴总在建筑设计院,尤其是民用建筑设计方面,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因为暖通空调在建筑设计里面只是辅助专业,没有多少话语权。强势的建筑专业是主导,在很大程度上却抑制了辅助专业的创造性。但是,在吴总担任设计院长时,也看到了建筑师的苦衷,理解了他们执业的艰焙偷缆菲獒。
“我已经在建筑业工作了快50年,我现在可以说一句狠话,那么多辉煌的建筑遗存都是‘空壳’。我从业后的亲历和回头可见的短短历史,建筑物才有了自来水;供暖和空调,呼吸系统;电线,才有了智能化系统,就是大脑。这些“空壳”建筑物的辉煌和它们的强势造成了今天仍然对于我所说的那些有生命的、影响能耗极大的重要部分不对等,没有恰当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合理支持。”
吴总说,建筑师的强势使得暖通工程师及其他的辅助性专业的重要性都被遮住了。这个遮盖有问题吗?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建筑业发展到今天,我们谁都明白,建筑真正的品质很大程度在于建筑设备、能耗、运行的水平。但是一些建筑师,他们在设计时常不够重视这些内容。建筑师在这些方面又没有足够的知识,原因就在于历史就是这么过来的。外国建筑师会好得多,因为体制的区别,他们各专业是串联作,我们是并联工作。在目前这个阶段,这些专业还属幼年。比如,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美的?吴总认为,建筑的美学,必须要有建筑技术的引导和支持。不节能的建筑还能叫美的建筑吗?比如说西直门某个大型建筑,美吗?大家都知道,巨大的能耗,夏天那么热,空调供给量超常,还能说美吗?但那样的建筑还能建成,还能请进外国建筑师来设计,这就说明我们的建筑美学在建筑的技术引导和支持上其实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成熟。
建筑设备这个专业很幼小。一个建筑在设计时,把设计图画好以后就去施工。按图施工是多少年来土建的规律,竣工后就能用。但是我们的建筑设备系统就不同了,有一个要求叫做调试过程,并规定历经春、夏、秋、冬四季后隔年验收。政府也有规定支持这样做,暖通专业是隔年验收。大家又可曾知道,设备专业在项目隔年验收的规定执行中又是多么的脆弱呢?比如,2008年7月份我们把奥运会工程做完了,装修结束就验收了。8月份奥运会胜利闭幕后,各方皆大欢喜。到了2009年7月,按相关规定,暖通空调系统才应该正式验收,但谁会认真呢?业主不在乎,承包公司、投标单位和供货商也是尽量能简就简,甚至公司已经解散了。这么重要的环节就这么轻松渡过了菟得髁耸裁次侍猓克得魃璞缸ㄒ档牧α刻弱小了,制度没有给它足够的支持力度。
吴总一个已做博士生导师的学弟,告诉吴总说暖通专业的“调试”这个词不对,应该改成“调适”。吴总欣赏地说,你太棒了!吴总说因为语言的精准来自理解的深刻。也说明带着这样一个错误我们竟过了几十年,这还能说咱们的专业成熟吗?吴总还顺口说了一些不精准的词语:节能建筑——低能耗建筑;电动汽车——电动车、电动座车;直流变频——变频调速;全寿命周期——全寿命期,说到这些,吴总显出了满腔的无奈。吴总认为建匆翟诼躺节能低碳的发展当中,现在的构架实际上建筑专业、建筑师们太强势了,太偏于艺术性了,他们在建筑物的“被动环境营造”方面较有根底,但在“主动环境营造”方面太弱势了。在建材的科技性能的掌控上也很不足,应该让他们多学习一些设备专业的知识和理念,给设备专业工词Ω多的话语权。同时,吴总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够严格执行相关的、必要的规定,不让合理的有益的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之关键
在谈及当前建筑界的人才培养问题时,吴总提到中国的专业教育,包括建筑师的成长的现状,建筑设计院分建筑专业、结构专业、设备专业、电气专业、经济专业等,建筑设计师是龙头,龙头的作用是带领好整个龙体,忽视其他专业的重要性,建筑作品就不可能是完善的,美学也是不扎实的,甚至是空泛和虚牡摹
吴总说中国的工程教育界缺少蓝领的培养,蓝领是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面。在建筑业界,提倡低碳节能其实暖通制冷行业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这个行业的专业学生发展空间很大。技师的培养、大量运行工的培养是教育界多年的欠账,也是行业发展的瓶颈。对于行业里的大学生,应着力培养他们热爱专业,面对成系统的、有运行因果性、发挥逻辑关系法的专业的思维特质。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应重点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其实只是教学的载体,重要的是培怂们的再学习能力,教育体系也应在各个环节更努力改进。
匠人营国营国者中的匠人
中国是当今世界建设量最大的国家,在全世界对节能减排、环保绿色重要性取得共识之后,我认为,我们要站在更高的理念、经济和科技起点上推进城市化。城市建设行业要为国家城乡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谈起今后建筑业的发展,吴总表示,建筑行业是要挂靠在社会发展前提之下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上海、深圳、广州、北京、重庆、武汉、天津、沈阳、大连、青岛等大城市兴建了上千幢超高层建筑,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建筑高度在不断地被争相刷新。摩天城市的天际线变化速度之快,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
对于这样的发展态势,吴总表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人们觉悟了之后就会淡化。对于中国来说,尽管城市的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需求,都是建设高层建筑的重要原因,但应该适度,盖一座100层的高楼,不如盖3栋30多层的楼,虽然多用了两块⑵ぃ却更加节能环保、方便安全、经济合理。而且我国的地皮珍贵程度还不至于此。他认为目前标识性超高层建筑实质上追求的是一种心态,甚至是一种不高明的美学和现代化的成就感。对于“几百层超高建筑才更节能环保”的新学说吴总更是敬而远之,他认为起码近十几年还没有实施的⒋ N颐堑某鞘谢发展中要少一点这样的“现代化”。
吴总认为真正的绿色,要求全寿命期的排放最少,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产品制造生产中的耗能最少,使用过程中消耗最少。所以,长寿命构成了绿色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一认识让他将精简节约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建筑业总体来说,与高速发展、短期更新换代的电子产业等有不同的特点,应从友善对待地球,为子孙多留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掌控,使建筑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走向更有科学发展观。绿色建筑是近年国际上提出来的高标准理念,我们可以先从点滴镀稹I缁崛局进步和改革的全部重担我们承担不起,但我们是建筑业的执业者,在相关的工作中如果我们放弃了“始于足下”的责任和机会,不就是我们的失职吗?
关于全寿命期,吴总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建筑物例如一个房子,或者是住宅建筑或者是公共建筑,这个建筑物我简单的把它分成三个寿命:第一叫做物理寿命,这个房子可以立多少年,是钢筋混凝土,还是木头的,它们物理寿命是不一样的,长物理寿命往往是靠碳排放和资金买来的。第二叫做商业寿命,这个房子很结实,后来卖不出去,不合用只能拆掉结束,这个ㄉ桃凳倜。要延长商业寿命靠什么,我认为要靠设计师的前瞻性,靠建筑物可调整性,卖不出去,我改改就可以卖出去了。第三叫做使用寿命,建筑还在,不好卖,但是还可以使用。比如说你们家的住宅,真的也卖不出多少钱,但是还能够使用,就应延伸它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靠什么延ǎ课庾苋衔靠使用者更替,也靠使用者的宽容心。建筑的物理、商业、使用寿命的综合就符合木桶短版效应,一个寿命没有了,别的寿命就浪费了,就不是低碳,低碳这样一个绿色建筑的概念,包括材料、遗存、授予、寿命,把这些问题串到一块思考才会更全面、深刻。
吴总提到在设备制造上面,有一个说法叫“等强度设计”,要同时有易损件的更换策划。如果一个皮鞋鞋底坏了就换一个鞋底,鞋面坏了就再换一个鞋面,这样的寿命岂不能达100年吗?这能算全寿命期吗?我们在设备设计和维修保养上要注意这种问题。所以在低碳技术上我们要不断学习、思考和挖掘。
吴总说我们现在是一个制冷业制造大国,也是一个使用设备大国,我们正有一个大好时机,我们这个行业一定要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的空调制冷的这么一个产业内涵,我们带着低碳新理念探讨,使得我们技术向前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行业在能源管理产业,合理的自控技术,一些遥测和信息传输等方面的发展,都在建筑业有种好的机遇,又有空前的高科技的技术依托,这是多么好的机遇。我们从业者努力学习这个低碳经济的理念,找准方向继续努力,建筑行业的砭突岷艽螅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辜负我们行业对我们的要求。解放以后到现在,我们把老前辈做的设计进行节能改造,正是尊重老同志的作品,节能改造对他们没有任何的贬低和侮辱,因为他们从前的作品是不含有节能要求的,而是重点保证可靠性的。这个行业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硇路⒄瓜氯サ摹
剖析“包得住”,提倡综合合理的原则
吴总解释说在土木建筑设计里有一种理念叫“包得住”理念,比如做结构设计的时候,楼板每平米应按多少公斤荷载来考虑,根据用途确定后,照此做计算,设计梁、板、柱,这就是“包得住”理念。吴总回忆当年做人民大会堂的空调系统时候,这样的建筑是政治型建筑,以可靠性为主,已是“包得住”的原则进行设计。技术和手段发展到今天,空调设计再剖析“包得住”的状态就是指最热的年、最热的础⒆钊鹊闹形缡狈帧⒆盥载的时侯设计值下例如应放四台主机才能满足。但是按照气候环境统计来看,需要满负荷运行的时候毕竟是少的情况,上述情况下三台主机就可基本满足需求,如果省了这一台的话,可省不少投资和机房面积。但在偶尔出现满负荷时,可能缺5%—6%冷量,其实也许闯鲎饧柑卓头恳簿徒饩隽耍综合看更加合理。这说明包得住的思想不是空调设计的最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空调专业的设计理念应适当考虑解脱土建设计的传统,更具专业特色的开发合理的技术路线。
吴总表示现在新建筑、新规划的工程很多,从低碳城市化的角度必须把“能源规划”纳入才算是完整的规划,而能源规划指的就是能源的资源、能源的需求、系统的选择和综合及优化,以及分步实施运行方式等方案内容,如果规划环节不够系统全面,我们是做不出优秀的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建筑作品的。能在规划研究方案嗷阶段,下足功夫,给以时间,加强投入,也算是建筑业进步的标志。
编后记:与吴总的交流,更像是一次虔诚的聆听过程。深厚的国学基础,严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行业经历,睿智的技术解读,对相关知识的关注,使得吴总的谈话“谈重若轻,寓庄于谐”。吴总形容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是“谈笑有鸿儒,往来多白丁”。对2010年大热的电视剧《黎明之前》吴总也是津津乐道,对里边“谭局长”的管理艺术大为欣赏。“问君能有几多愁,刚好一瓶二锅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喂我喝粥”这样的网络潮语吴总更是信啬槔础!傲槎”一词常常用来形容少年,但在聆听过吴总的话语之后,觉得吴总的思维、处事才是“灵动”切实的实施人,少年还当努力学习一二。
- 相关文章
新闻资讯
本栏最新更新
-
09-12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修编版)增量成本的一些浅谈
-
09-03高端住宅领域进行LEED/WELL认证的价值
-
08-08专家解读丨锚定减排目标 构筑制度体系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迈入新阶段
-
05-23圣洁防水董事长杜昕:丙纶卷材守护者!
-
04-28建筑设计大师徐敏皓:让绿色成为建筑的“底色”
-
04-15【观点】从多城公积金加持“绿建”,看绿色建筑行业发展
-
03-27碳源原居五恒科技系统何以越来越吃香——采访绿建领域多面手曹璇
-
01-24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吴景山:我国建筑行业节能降碳已进入“存量与增量并重”阶段
-
11-07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专访超高层及绿色建筑专家顾洪平
-
11-07地产企业家刘熙南:用精湛设计说话的“获奖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