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文章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绿建知识 > 文章论文

低效绿色技术堆积不是真绿色建筑

时间:2013-12-16 17:59:1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能源世界   阅读:1726  
内容摘要:【导读】:近日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对全市首批60幢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建筑开展绿色节能“期中测验”,对已经进行可再再生能源绿色建筑设计的项目的实际运营效果进行评估。然而评估效果并不尽人意,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研讨会上,专家们表示,目前÷躺建筑前期设计忽略使...

【导读】:近日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对全市首批60幢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建Э展绿色节能“期中测验”,对已经进行可再再生能源绿色建筑设计的项目的实际运营效果进行评估。然而评估效果并不尽人意,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研讨会上,专家们表示,目前的绿色建筑前期设计忽略使用者的习惯,绿色运营维护缺乏,导致相当一批项目的\x00色设计成为新技术的低效堆积产品。

细节有弱点 节能设计有“硬伤”

建筑节能,是全社会节能减排的核心环节之一。绿色建筑可以节啊⒔诘亍⒔谒、节材,而节地、节水、节材也间接实现了节能,我国绿色建筑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15年末,全国20%的城镇新建建筑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杨建荣博士给出最新数据,目前全国已公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的建筑项目)1025个,其中上海86个,名列前茅。

外挂保温层,内装恒温恒湿系统,脚踩地源热泵…,这些似乎是当前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的标准配置,这些建造设计之初已经获得绿色设计标识的建筑,运营一年后只有不到10%能继续获得“节能勋章”——绿色运营标识。绝大部分项目的“绿色荣誉”只是停留在图纸上和竣工之初,用上一段时间后出现各种“水土不服”。例如,上海一幢办公楼在绿色设计之初,简单照搬了德国高标准围炉结构节能设计,保温性能和气密性很好,却没有充分考虑到本地滨江临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某些特定季节自然风充足,室内温度过高而室外温度适宜时,通过开窗就能快速排出热量。结果,整幢大楼几乎开不了窗,全靠恒温恒湿?盏飨低忱吹魑拢不仅先期绿色技术成本投入高,后期用能成本也高。

再比如,本市一幢“绿色老年公寓”,每栋楼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系统,集中集热储热,集热器和水箱均放置于屋顶,恒温循环,燃气辅助加热,保证打开水龙头就有温度适宜的热水流出来。投入实际使用后,绿色节能技术却几乎全部失效。因为,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使用热水量很小,甚至一些老人洗臼被崛ス共浴室。辅助热源、循环泵很多时候都在空转,即使每吨15元的热水费用,仍然抵不过飙升的单位能耗成本。

节能方式需经济精巧设计事半功倍

没有一项节能技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绿色建筑技术不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关注末端使用的真正需求,充分考虑建筑用途和使用者的生活习惯,绿色建筑的技术才能“打动人”。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田炜指出,一些建筑项目为了绿色而绿色,积极采用各种节能设备,消极关注技术的使用环境,节能建筑很可能变成耗能大户。例如,我国个机场建筑设计中,采用国际上相当先进的溶液除湿系统来节能降耗。这套高端设备要求也高:盘管末端干湿分离,运行环境需封闭。机场正式运行后,熙攘的人流使整个环境处于开放状态,大大降低除湿系统的运行效率,不得不又加配常规空调系统。

其实,设计者稍动脑筋,运用常识设想一下机场的真实环境,很容易找到经济又实用的节能方式:航站楼陆侧即办票大t,也是送行处,人流量很大,空间高敞,要求有良好的通风与采光,还得避免眩光方便人们寻找各种标识。在建筑设计上,只要室外条件允许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避免全封闭的恒温设计,减少空调能耗;设计良好的自然采光,以减少照明能耗。相反,在航空楼空侧即乘客主要停留的候机t间,要有良好的空气质量、适宜的温度湿度、明亮开阔的视野,避免飞机起落的强噪音干扰。在建筑设计上,就不能采用自然通风解决热舒适问题,可以安装比较先进的恒温循环设备等。

而且,不同功能的建筑使用要求不同,采用的节能技术自然也不同,有时候一个低技术的精巧设计,就会事半功倍。以本市两座商场建筑汇金广场、飞洲国际为例,统计显示照明都占商-建筑总能耗的一半,这与一般办公楼不到20%的照明耗能完全不同。“因此,可通过节能灯具、智能分时控制及优化设计照明供电系统等技术,降低能耗。”在田炜眼中,只要与终端用能模式匹配,就算不那么“高新”的绿色技术,同样是上佳选择,“在中小学教室的绿色节能设计中,纵向分区控制,也就是靠窗一排、当中几排、靠门一排的灯各自有一个开关控制,就可节省2/3的照明能耗。”

减少操作不当增能耗

我国对绿色建筑的评价大体分“两步走”:设计草图画上各种各样的绿色技术,建筑施工中“挂上”"能设备,即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待项目建成后运营一年再评估达标,才获得绿色运营标识。目前,国内大部分绿色建筑迈出了“第一步”,却难以踏出“第二步”,仅仅满足于戴上一顶“技术帽”即可。

实际上,这顶“技术帽”——可再生能源的选择,只是绿色建筑的夺目塔尖,非扎实根基。田炜画出一座绿色建筑技术选择的“金字塔”模型:塔尖是对可再生能源e选择,引人注目却应用最少;第二层为提高已有设备能效,较新技术的采用广泛许多;第三层则是基于建筑功能和使用者习惯的建筑设计,包括自然采光、通风、遮阳,墙体保温和隔热,立体绿化等技术含量不高,却匠心独具的高效节能手段。

以此次调查中的本市60多个示范绿色建筑为例,有的建筑配备了很好的太阳能热水泵,之前运行良好,由于换了物业公司,管理a员不会用,就此成了摆设;有的项目设计科学、建设精心,建成后才发现太阳能板放置的地方完全被隔壁房子阴影遮挡,形同虚设;还有的光伏蓄电池坏了,业主一天到晚要换,物业却没钱换,整套系统就废了……这一现状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而且可能影响政府部门对建筑节能的决策和规a。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洪卫建议,尽快建立并完善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能效评价体系,从建筑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收集大量数据,科学测算评估建筑实际的节能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为了保证绿色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绿意盎然’,建筑投入使用之际,应由设计和施工方出具一份绿色建筑使用说明书,给建筑的使用业主和管1物业,以便后续运营和维护有的放矢。”田炜告诉记者,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不同,技术设备较多,节能设计处处用心,若是使用不当或操作有误,不仅不节能,反而增加能耗。


标签:可再生能源  上海市  建筑设计  建筑节能  研讨会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绿建之窗网站已运行: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284号  京ICP备14061276号-3 51LA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