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专家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观点

调整创新 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田慧峰

时间:2013-09-05 17:54:41   作者:绿建之窗   来源:网络媒体   阅读:3502  
内容摘要:——独家专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慧峰博士【能源世界导读】: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有技术问题,更多的可能是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尚未普及,建筑节能讲叻ü嫣逑瞪胁唤∪,技术...

——独家专访e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慧峰博士

【能源世界导读】: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有技术问题,更多的可能是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尚未普及,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技术标准体系还有待完善。带着这些思考,能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日前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慧峰博士进行了独家专访。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主题。城市建设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高能耗发展模式向高效的绿色环保发展模式的转s。众所周知,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有技术问题,更多的可能是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尚未普及,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技术标准体系还有待完善。带着s些思考,能源世界-中国建筑节能网日前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副主任田慧峰博士进行了独家专访。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8日,全国通过国家和地方建设部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共1014个,其中一星级376个,二星级404个,三星级243个。用于公共建筑455个,居住建筑559个,工业建筑7个。 在通过认证的1014个绿色住宅评价标识中,设计标识别项目966个,运行标识项目仅55个。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中,有不少项目在设计ǘ位竦昧烁咝羌镀兰郏而到运营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营能力和真实的运行数据,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绿色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建造的绿色建筑,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目标?

能源世界:据了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刚刚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运营阶段进行了深入调研,请您结合此次调研结果,谈一谈我国绿色建筑在运营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从操作机制着手,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运营水平。

田慧峰:近几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很快,政府陆续出台了扶持、鼓励政策,市场积极跟进,形式很好。但大家也认识到,在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绿色建筑的质量可能会存在问题。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全国共有约900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并在芗易》亢统窍缃ㄉ璨抗示。其中,运营标识只有60个左右,比例不到总数的10%。由此可以看出,市场上仍然是“重设计、轻运营”。鉴于此,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委托,我们在全国挑选了30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项目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现有绿色建筑约有65%运营现芙虾茫符合设计要求。但剩下的35%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具体问题可总结为三类:(1)设计了但没落实;(2)没有按照设计方案完整地落实,部分实施或更改了设计方案;(3)完整地落实了设计方案,但没有管理好,运营效果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建立和健全政策激励机制,注重绿色建筑技术实施及运行情况的评审和监督;(2)强化绿色建筑运营标识工作,促进绿色建筑技术投入和产出;(3)推行适合不同功能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完善和健全现有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和评审机制;(4)绿色建筑专业设计、咨询、运营团队的培养和教育;(5)加强绿色建筑信息化的发展,包括开放的案例库、人才库、材料库、知识库等的建设,消除业内的信息不对称,让绿色建筑整体水平快速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2006年发布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故自2011年9月开始启动了标准的修订工作的,修订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会同有关单位联合开展。

能源世界:老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集m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及运营管理6个方面。据了解,新修订的标准将会增加施工管理指标要求,包括施工质量管理。请您具体谈谈增加施工质量管理的考核内容对于引领我国绿色建筑标识从设计向运营转变,更好地促进工程质量提升有哪些实际的指导?

田慧峰:新版《绿色建筑评价e准》近期已经完成了最终修改,估计在年内会正式发布。新国标相对于现行国标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在原有六大类指标基础上增加了“施工管理”类评分指标。这部分内容规定了绿色建筑在施工阶段需要具备的基本制度,并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过程管理等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e大家也会发现在国家和地方的鼓励政策方面,均将拿到运营标识作为获得相关补贴的门槛之一。标准的调整结合政策的倾向,将会逐步改变绿色建筑“重设计、轻运营”的现状,从而持续提升绿色建筑的质量。

能源世界:除了增加施工管理指标要求外,修订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还有那些侧重和特点?

田慧峰:新国标的主 特点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营评价两个阶段,这在现行国标中没有规定;(2)采用了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评分制代替原有条文制,其本质是区分不同技术、措施的重要性,更为科学;(3)明确了技术、措施的量化指标,便于实施与评价,避免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4)剔除了一些现行国标中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要求。(5)增加了创新得分,将BIM技术、碳排放计算等较新的内容加了进来。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逐步完善。根据了解,《绿色工业0筑评价标准》已经报批,《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正在征求意见,《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已经立项,加上各地纷纷出台地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日益完善。

能源世界:从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CSUS/GBC04-2013《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可作为我国开展d色校园评价工作的技术依据。请您谈谈该标准对推进绿色校园评价工作将带来哪些影响。

田慧峰:绿色校园不同于绿色建筑,不能用评价绿色建筑的方法来评绿色校园。绿色校园评价应从园区的角度开展评价,同时还要促进绿色教育的发展。《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将评价主体确定为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从七个方面对学校进行评价,包括校园规划、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运营管理和绿色教育。该标准的编制参考了欧美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适用性和实用性均较强。举个例子,标准中明确鼓励在气候适宜的地方使用电风扇,因为这一方式在我国多地方的学校中普遍存在。

绿色教育是比较新的理念,此次纳入标准是要强调绿色教育是绿色校园需具备的重要特征之一。该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已经有多所中小学、高校新校区开始落实标准中的要求,年内将会有国内首批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校园”产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说过,绿色校园是绿色建筑的成熟转型。可以预见,在标准的指导下,不久的将来绿色校园将在全国遍地开花

 

绿色建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超高层建筑又是标志性极强的建筑,抓好超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将会带动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节能事业,促进全社会建筑节能的技术进步。

能源世界:此次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0》与2012年发布实施的《超高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相比,有否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特点新增了一些条文?

田慧峰:超高层建筑并不仅仅代表一种建筑形态,更多地是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人类精神的需求。相比与高度较低的建筑,超高层建筑的能耗会更高,室内环境会更难调节,绿色超高层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新国标的适用范围很广,是民用建筑领域的通用标准,涵盖了建筑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与现行国标相比,新国标增加的内容有些是与《超高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一致的,例如对电梯的技术要求。但总的来讲,新国标并没有专门针对超高层建筑提出额外的要求,而是对所有鲋一视同仁。在新国标推行一段时间后,针对超高层建筑的实施细则可能会启动编制。

能源世界:目前,国内针对超高层建筑工程所探讨的关键技术问题多是结构的安全,对于所面临的建筑节能问题研究和技术投入不够。请您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我国超高层建筑在设计和运营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带来最大的效益,同时保证良好的室内外环境。

田慧峰:高能耗和室内环境恶劣是超高层建筑面临的两大挑战,通过在武汉中心、广州财富中心等项目中的实践,我们发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具体策略包括:超高层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需同时解决通风、采光和遮阳;从围护结构、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设备等方面入手对能源系统进行优化整合;解决垂直运输问题,垂直运输问题是广义的,包括水送上去、热送上去、物资送上去,这是超高层建筑和常规建筑不同的地方,要针对性地考虑垂直运输带来的问题;通过监测系统全面掌握超高层建筑的粼聪耗情况和室内环境质量,需要应用完善的监测系统去掌握,因为它比较复杂,我们没办法通过人工的方式监测;最后,超高层建筑必须是智能化的建筑。

调整创新_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田慧峰

田慧峰简介:

工学博士,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副主任、建筑节能研究发展中心技术总监,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绿色校园学组委员。负责和参与了近百个绿>建筑与节能项目,将绿色超高层、绿色学校和绿色工业建筑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代表项目有武汉中心、北京金茂府小学、天津友达工厂等;参与编制多个行业、地方标准规范,包括主编绿建委学会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和重庆地方标准《地表水水源热泵适应性评价标准》,参与新版《>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修订,参编行业标准《建筑遮阳产品隔热/遮光/隔声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上海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


标签:中国建筑  绿色环保  政策法规  城市建设  发展模式  

新闻资讯

本栏最新更新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绿建之窗网站已运行: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284号  京ICP备14061276号-3 51LA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