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捷:让百姓成为绿建市场主体
时间:2013-09-04 17:55:36 作者:绿建之窗 来源:网络媒体 阅读:763内容摘要:——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设想:截至“十二五”期末,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要求达到10亿平方米。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及深圳、厦门、宁波、大连城镇新建房巡项目50%要求达到绿...——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设想:截至“十二五”期末,我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要求达到10亿平方米。与此同时,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及深圳、厦门、宁波、大连城镇新建房地产项目50%要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然而,最新统计数据却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国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项目为742项,总建筑面积为7581万平方米。
“很显然,我国绿色建筑在未来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大规模发展绿色建筑也早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院副院长曾捷t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记者专访时表述了以上观点。
“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需求,得到老百姓认可的市场才是真正的市场”。
中国住房: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市场实践情况如何?
曾捷:绿色建筑从2008年的10个项目发展到现在已达800多个项目,发展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而且绿色建筑在品质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绿色建筑在庞大的建筑市场中所占比重还很少。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绿色建筑还没能得到普通老百姓的真正关注。如果老百姓在提高居住舒适度的同时又节约了采暖费,让他们享受到绿色建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绿色建筑市场可能就会有更大的拓展。
总之,色建筑的市场主体应该是广大老百姓。只有老百姓普遍认可了绿色建筑,愿意去为之消费,那么我们所说的绿色建筑市场才是真正健康良性的市场。
中国住房: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存在哪些误区?
曾捷:发展绿色建筑的确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但目前一些企业在做绿色建筑时,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百姓的切实需求,单方面追求各项技术在数量上的简单叠加。这样不仅浪费钱,而且许多技术与现实情况根本不相匹配,有时候n而会增加能耗。
实际上,绿色建筑并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成本建筑,不是n技术的堆砌物,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并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成本。盲目使用新技术、新产品,反倒会造成效益低下、得不偿失。
所以,正确理解绿色建筑,正确把握百姓的真实需求,再把新技术、新产品正确运用到绿色建筑上来,才是做绿色建筑的关键。
“绿色建筑的推广需要‘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联合发力”。
中国住房:目前来看,市场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情况如何?
曾捷:从政府、品牌开发商、自营物业这三个领域的需求来看,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不可小觊。
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市场实践主要来自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过程中,我发现参评的项目5为三类:一是政府项目,各地政府在建的大楼或者政府投资的公益建筑,政府希望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上起到引领作用;二是品牌开发商的项目,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为体现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塑造社会形象,树立品牌效应,开始积极投入绿色建筑的市场实践;三是自营物业,物业5营者更能充分体验到绿色建筑“全生命期”节约运营成本的效益,这也使其成为绿色建筑在市场推广上最具潜力的一股力量。
上一页1
- 相关文章
-
-
09-04仇保兴: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建筑大有可为
-
09-04陈宜明:可再生能源促绿色建筑发展
-
09-0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稿)将包含屋面评价
-
09-04即将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含屋面评价
-
09-03生态城市呼之欲出 建筑节能领域趋势分析
-
09-03文化建筑更需要绿色—大剧院建设专家践行绿色建筑之路-谭泽斌
-
09-03武涌:我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稳步推进
-
09-03绿色建筑是趋势 一星级强制标准将落地
-
新闻资讯
本栏最新更新
-
12-16【访谈】赵昕:绿色建筑的发展与挑战
-
11-1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
11-05绿色建筑的远见和坚守_张辉
-
06-17赵晓征:当养老设施遇上绿色建筑
-
04-14马骏:现代经济体系中的绿色金融与绿色建筑
-
03-21陈宜明:再谈绿色建筑与健康、安全的人居环境
-
11-14周绪红院士解析中国传统建筑四大问题 呼吁实现绿色化
-
10-28杨虹:深圳绿色建筑补贴 政策的困惑与反思
-
09-23论中国绿建3.0时代下设计院的真实生产需求及解决方案
-
09-17李旭东:绿色建筑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