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1-控制项 土壤氡检测-场地安全
时间:2024-12-03 11:11:42 作者:GBWindows 来源:原创文章 阅读:257内容摘要:4.1.1土壤氡检测4.1.1控制项4.1.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条文说明扩展】建筑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等控制要求,......
4.1.1土壤氡检测
4.1.1控制项
4.1.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
【条文说明扩展】
建筑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等控制要求,对场地中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应釆取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对场地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应釆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各项安全标准。
《防洪标准》GB 50201-2014规定:
3.0.2各类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应根据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对防洪安全的要求,统筹协调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通过综合分析论证确定。有条件时,宜进行不同防洪标准所可能减免的洪 灾经济损失与所需的防洪费用的对比分析。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规定:
1.0.3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应以所在江河防洪规划、区域防洪规划、城市总 体规划和城市防洪规划为依据,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2007规定:
1.0.3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 根据城市的抗震防灾需要,以人为本,平灾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规定:
3.0.2与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品等危险源的距离,必须满足有关安全规定。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第5章规定的电磁环境豁免范围:
从电磁场环境保护管理角度,下列产生电场、电磁场的设施(设备)可免予管理:
——100kV以下电压等级的交流输变电设施。
——向没有屏蔽空间发射0.1MHz-300GHz电磁场的,其等效辐射功率小于
表所列数值的设施(设备)
表可豁免设施(设备)的等效辐射功率
频率范围(MHz)
等效辐射功率(W)
0.1~3
300
>3~300000
10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2020规定:
4.1.1新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前,应进行建筑工程所在城市区域土壤中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调查,并提交相应的调查报告。未进行过区域土壤中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的,应进行建筑场地土壤中氡浓度或土壤氡析出率测定,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不同的危险源对应的安全距离不同,如当拟建建筑场地存在火灾危险源的厂房或仓库时,应根据厂房或仓库的灾危险性类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确定对应的防火间距;拟建建筑离危险品经营场所安全距离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 18265。对拟建场地曾经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场地或者受化学品污染的场地,应进行专项安全治理。
【具体评价方式】
本条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评价。
预评价与评价均为:查阅项目区位图、场地地形图、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质灾害严重的地段、多发区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包含场地稳定性及场地工程建设适应性评定内容),可能涉及污染源、电磁辐射、土壤氡的含量等需提供相关检测报告(根据《中国土壤氡概况》的相关划分,对于整体处于土壤氡含量低背景、中背景区域,且工程场地所在地点不存在地质断裂构造的项目, 可不提供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核查相关污染源、危险源的安全避让防护距离或治理措施的合理性,项目防洪工程设计是否满足所在地防洪标准要求,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抗震防灾的有关要求。
注意:我国推行由政府统一组织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事项实行区域评估之后,从其规定。
【条文解读】
条文变化情况:在14版4.1.2条基础上发展而来。
条文设置用意:建筑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相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等控制要求;对场地中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应采取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对场地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各项安全标准。
应关注的主要标准
●《防洪标准》GB 50201-2014 防洪要求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防洪要求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 电磁环境豁免范围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 50325-2020 土壤氡浓度要求
●《城市抗震防火规划标准》GB 50413-2007 防火间距要求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 抗震要求
重点关注
涉及地质灾害多发区或严重地段的,应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包含场地稳定性及场地工程建设适应性评定;
可能涉及污染源、电磁辐射、含氡土壤危害的,应提供相关检测报告或论证报告。
污染源:场地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有效的治理与防护措施进行无害化 处理,确保符合各项安全标准。如原使用性质为二、三类的工业用地转为民用的建设项目,应调查场地土壤有无残留物危害及其他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 的处理、应对措施。
氡:未进行区域土壤中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建筑场地土壤中氡浓度或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并提供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确定有氡危害的建设项目,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氡浓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 建议提交材料及技术要求】:
专业分类
材料名称
技术要求
评价阶段
建筑类型
建筑设计
场地地形图
应包括场地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
预评价/评价
居建/公建
其他材料
危险源、污染源相关
检测报告或论证报告
可能涉及污染源、电磁辐射、土壤氡危害的,应
提供相关检测报告或论证报告
预评价/评价
居建/公建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应包括场地稳定性及场地工程建设适应性评定内容
(涉及地质灾害严重的地段、多发区的项目);
预评价/评价
居建/公建
环评报告书(表)
应体现场地是否有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等危险源;是否存在电磁辐射等危害
预评价/评价
居建/公建
相关技术及产品:土壤氡检测
【相关标准】
安全距离要求
GB 8702-2014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211KB GB 18265-2019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技术基本要求 4681KB 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5208KB 防洪抗震
GB 50201-2014 防洪标准 6640KB GB 50413-2007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附条文说明) 477KB GB50011-2010(201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pdf 32483 KB GBT 50805-201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pdf 20067KB 土壤氡浓度
GB 50325-2010(2013版)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28308KB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2020.pdf 17.1M 土壤氡分布图 741KB 土壤氡浓度情况说明模板 21KB 中国土壤氡概况 63463KB 【施工图审查】
基础资料:本条在项目启动时即需提供相关的材料证明本条满足控制项要求,需注意:
1、如仅有环评批复文件,则需补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场地环境噪音检测报告”。
2、提供土壤氡检测报告。
3、其他材料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供。
勘察专业:
审査材料:
1.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批复 ; 2.建筑总平面图所在基地地形图;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 ; 4.土壤望浓度检测报告、电磁辐射检测报告
审査要点:
1.场地的防洪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 50201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的有关规定(审査环评报告)。
2.选址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审査检测报告)。
3.电磁辐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的有关规定(审查电磁检测报告)。
4.土壤中氡浓度的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GB 50325的有关规定(审査地质勘察报告书及土壤氡检测检测报告)。
建筑专业:
审査材料: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总平面图;3.地勘报吿;4.环境影响评估报吿及批复;5.建筑设计说明。
审査要点:
1.场地的防洪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 50201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的有关规定。
2.场地及周边的加油站、加气站等危险源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中关于安全防护距离等的控制要求。
3.建筑设计说明应描述建设场地是否存在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是否采取了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绿建之窗”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绿建之窗”。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也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对不遵守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管理员QQ: 4993067 32533240,紧急联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关文章
-
-
11-23什么是“好房子”?总理提出四项标准
-
11-20山东:《近零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发布,12月1日起施行
-
11-09“负碳”关键技术有哪些?
-
10-24新质生产力 产品碳足迹政策及标准汇编
-
10-22住建部发布临时用电新规!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05版同时废止
-
10-212024我国超低能耗建筑标准汇总
-
10-20ESG资讯|SBTi:推出建筑行业净零标准
-
10-20ESG资讯|中国:产品碳足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
条文技术
本栏最新更新
-
12-214.2.9耐久易维护材料
-
12-204.2.8结构材料耐久性
-
12-194.2.7高耐久性管材管线
-
12-184.2.6建筑适变性措使
-
12-174.2.5采取人车分流措施
-
12-164.2.4防滑材料
-
12-154.2.3防护功能产品或配件
-
12-144.2.2采取保障人员安全的防护措施
-
12-134.2.1隔震减震设备
-
12-124.1.9满足相应安全耐久要求的建设规范(新增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