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会员分享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中心 > 会员分享

绿色建筑的发展

时间:2019-11-11 19:59:15   作者:zyf512478   来源:会员原创   阅读:1395  
内容摘要:1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学术上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可说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它是基于绿色思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设计绿色建筑的...
1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

学术上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可说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它是基于绿色思想的人居环境的产物,设计绿色建筑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类似于自然绿色有机体的体系,实现生态学意义上所说的投入与回报的平衡。
    绿色建筑是顺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产生的。与生态建筑、智能建筑相互关联,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此外,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所谓绿色建筑设计是指紧密结合当地情况及用户需求,采用一系列先进材料、机械和控制技术,使楼宇系统最佳化,在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大大减少能耗、水耗以及废水处理等运营成本。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从对环境影响、建筑物内环境和全寿命周期投资等角度综合做出决策。 


2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

       国际上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 Soler)把生态学和建筑学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新思想。1969年美国风景建筑师麦克哈格(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提出人类、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绿色建筑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其中包括太阳能、地能、风能、节能维护结构等新技术,其中在掩土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90年代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开始走入了正规化。阿莫里洛温斯在文章《东西方的融合:为可持续的发展建筑而进行的整体设计》中指出:“绿色建筑不仅仅关注的是物质上的创造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交流和精神等方面。”

     40多年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的完善。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的交叉特点。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社会的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也逐渐得到了行业人员的重视和支持。1993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这一切标志了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及兴起。 


3关于中国建筑设计的其他 几点认识

3.1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建筑文明的重要历史见证,其中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了独特的解答,已成为当今建筑界关注的焦点。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土和木。土采自于大地,当建筑物结束了寿命时又回归到大地;木材是可再生资源。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溶于自然”。
    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虽然他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华丽外表,但其朴实的内在却包含了许多是的现代技术原理,如大家都知道的窑洞建筑所具有的“冬暖夏凉”特性,实际是其蓄热性能较好的厚重性围护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较大的室外温度波动的衰减作用的一种表现。我国各地居民中也有很多宝贵的绿色建筑的经验。例如我国的关中居民,关中地区气候干燥,夏热冬冷,风沙多,因而关中的居民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这种庭院充分反映了关中地区特有的深宅、窄院和封闭的地方特点,这样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了遮阳、避暑、通风和室外排水等问题。但是,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其中原因,可能是在传统的建筑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

3.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慢慢的受到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后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的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了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发展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更加深入广大的人民当中。

    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已对其发提出了挑战,因此,传统的高物耗的发展模式既不经济也不利于环境,它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觉得实行新的、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势在必行,不可改变的。

    总之,我国对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认识逐渐完善,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成为了时尚,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迅速,成绩非常显著


4结语

    对于绿色建筑,只有首先从理念上正确认识,避免技术至上的认识误区,才能使绿色建筑在普及时避免丧失建筑的本质意义,才能促进传统设计向绿色设计渐进式的过渡。在设计层面,方案设计、建筑技术、建筑物理、建筑施工等诸多专业之间的配合,以及从对设计到施工整个程序的把控,都要比传统设计模式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设计师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协同意识。另外,从学院教育的人才输出和社会人才的需要之间的对接上还有待完善,二者需要相互促进,既需要设计在实践中的推广,也需要在培养制度上的革新,更需要在技术科研和应用上的与时俱进。在社会职能层面,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地引导开发商和使用者。在推行法规上,目前地方政府对建筑节能都有限制性要求,但大都针对权衡后整体的节能,使得很多建筑在很多方面的节能性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建筑师则需要以批判自省的态度,针对在绿色建筑发展中扮演的决策者、设计者以及使用者等角色,以多维视角对现状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积极形成完善配套的发展体系。

绿色建筑的发展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绿建之窗”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绿建之窗”。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也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对不遵守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管理员QQ:  4993067 32533240,紧急联系方式:13693161205。


标签:建筑  绿色  环境  我国  可持续发展  

会员中心

本栏最新更新

本栏推荐

阅读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1号诺德中心2期6号楼1201   邮编:100070 网站合作QQ:1658253059  电话: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绿建之窗网站已运行: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7284号  京ICP备14061276号-3 51LA统计